在近期召開的第十六期中國科協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時璟麗研究員指出,我國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仍受技術和經濟性限制,這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需要考慮和面臨的問題之一。 在這次主題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地位探討”的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及可再生能源產業界人士探討我國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趨勢。 據了解,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后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基本建立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框架。可再生能源技術有了顯著進步,產業實力明顯提升,市場不斷擴大。在“十一五”末期世界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宏觀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市場仍然保持了持續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的多樣化利用,以及水電發展、農村能源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據時璟麗介紹,2010年,水電、風電、生物液體燃料等計入能源統計的可再生能源量為2.58億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約占7.9%;計入沼氣、太陽能熱利用等非商品化品種,可再生能源年總利用量總計2.93億噸標準煤,約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9.0%;加上核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總能源消費總量的9.8%;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風電、太陽能光伏、生物質發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0.75%,約占總發電量2%。 我國已公布的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末期,非化石能源達到11.4%。 時璟麗認為,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需要考慮和面臨的問題包括:持續性問題,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仍受技術和經濟性限制,需要考慮經濟代價。同時支撐體系和機制問題也須重視,目前能源管理體制和機制、能源市場機制不能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需要,近期突出表現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和消納,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領域也存在。(記者劉莉) ?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仍受技術和經濟性限制
發布時間:2011-11-01
來源:科技日報
大中小
相關鏈接
- 福建未來五年將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1-10-20)
- 許昌獲“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稱號( 2011-10-10)
- 名詞解釋:可再生能源( 2011-10-10)